公元前636年4月的一天,晋朝功臣介之推,被晋文公重耳一把大火,封在了深山里。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当年因躲避晋献公宠妃骊姬的迫害,而流亡国外19年,后来在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介子推等臣子,以及齐桓公、秦穆公、楚文王几位国君的帮助下,返回晋国掌握了大权,在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晋文公重耳开始分别封赏跟随他流亡的几十位臣子。
可是,他单单忘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追随了重耳流亡19年的介子推。在回国途中,因为负责盘缠的小官失踪了,一行人的生活就成了问题,重耳只能和大家一起吃野菜充饥。一天在卫国的一片树林中,介子推献给重耳一碗肉羹,重耳二话没说就把它吃光了,只是没有吃出是什么肉。介子推只告诉重耳,肉是从旁边的小村子里讨来的,至于是什么肉,也吞吞吐吐没有说清楚。
1、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没有听见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时,介子推高风亮节,早已经归隐山林和老母亲过上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
故事简介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没有听见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时,介子推高风亮节,早已经归隐山林和老母亲过上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
2、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的故事介绍1、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重耳即位后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2、故事中介子推割掉身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3、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太子被迫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大家万分着急,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太子,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讨赏,可是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了,悲痛不已。之后,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这一天全国不准生火,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定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