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生如树,诚信为根。有了根的滋养,人生才能枝繁叶茂、花果飘香,在钟祥市双河镇罗冲村,85岁老人易学会几十年来自食其力,硬是靠一己之力帮三儿子还清了12014.35元债务,老三在外生活不易,我是他妈,他的债务我来还,谈及替子还债,老人的一句话感动众乡邻,子女已经成年,替子还债并不是法律义务,而是崇高的道德自觉。

诚信奶奶不但为子孙树立了人生榜样,为社会做出了道德表率,更展现了平凡人身上蕴藏的伟大力量,击中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恪守诚信,好借好还信守承诺,也有人不讲诚信,欠债不还失范失德。面对社会上道德缺位、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需要更多正能量匡扶正气,希望这教科书般的诚信故事成为全社会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示范,期待这热气腾腾的鲜活素材引导更多人把信义之歌传唱下去,唱得更加响亮。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者不欺其亲。《资治通鉴》如是说。由此足可见诚信的重要性及其威慑力。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公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势,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在路边的烧烤摊子上,你还会敞开胃口毫无顾忌的大吃大喝吗?在大学校园的期末考场上,你还畏首畏尾不敢抄袭吗?还记得街边乞讨的诈骗集团吗?还记得当年的地沟油事件吗?还记得曾经小学老师说的抄袭属于不诚信行为吗?“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诚信这朵奇葩随着时间慢慢凋零,枯萎,被人遗弃。曾惊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的肠道。

篇一谈起诚信一词,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内在的谊意义。然而,诚信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只是无知地认为诚信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罢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诚信想得那么地幼稚。那么,诚信究竟是什么呢?我始终感到迷惘。当我在读了,《诚信是什么》这篇文章后,受到了启发,对当初诚信的理解有了质的变化。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李明与他爸爸去菜场买葱准备回家做红烧鱼,由于李明爸爸刚好身上没带零钱,全是100元的人民币,一时找不开。
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葱钱。李明死活不同意,讲道理给爸爸听:诚信很重要,人要讲诚信,大妈种点葱不容易,最后,李明还是说动了爸爸去还钱。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就是我找到的什么是诚信的正确答案,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语到出了诚信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不禁为自己过去的幼稚无知而感到羞愧。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诚信真正其内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诚信的一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