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仁篇第一章。原文:孔子说:里仁为美,意为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最佳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又如何称得上明智呢?译文:孔子说,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那你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明智的人,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重视居住环境和朋友的选择,是儒家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1.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释义:富贵每个人都想得的,但是手段要合理,摆脱贫穷也要用正当方式,不能歪门邪道。孔子认为,君子以不仁为耻,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的原则,即便是困危之时,都不能丢掉仁。
2.“立人达人”之谓仁《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释义: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仁的表现。自己立得起来,也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过得通达,也帮助他人过得通达,也就是“推己及人”,见到自己,也要见到他人,见到众生,是大爱,表现出了儒家的利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