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渔民画岱山县民间有带着浓烈海腥味的绘画,这类绘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初具规模。渔民画的创作人员大多来自渔民家庭,尤以渔家姑娘居多,这些渔民、渔姑、渔嫂作画不仅是为了追求美,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现实与想象与梦幻的自然结合,在这种只有渔家人才有的大海素质、大海情怀中孕育出的特殊画面,有着一种出乎意料的形式美和无穷的张力。
几十年来已有1000多幅作品面世。1987年,岱山渔民画作品入选首届中国艺术节,捕鱼归来等12幅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1988年赴美国、日本、乌拉圭、阿根廷等国家展出。同年,岱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此后,岱山渔民画作品还多次在中央美院、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民间美术馆等地展出和收藏,部分作品多次赴美国、德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地展出。
1、农民画的特点有哪些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之一,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乡土艺术。它源于乡村,源于生活,以民间阶层的审美追求为价值取向。农民画将原始观念与现代意识融汇,既有平民风格的绘画样式,又有现代绘画的某些元素。这使得它风格鲜明,技法多样,手法丰富,主题生动,展示着中国农村最为鲜活的人物和景象,在美术艺术领域独树一帜,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关注。
但如此称呼,既指向明确,又是约定俗成的。在中国,最早与农民相关的绘画是江苏的岩画,主题是庄稼,这是有记录并经专家认可的中国最早的农民画。现在的齐家文化中,以农民和农民耕作为题材的作品,大约是3500-4000年前,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农民文化。也就是说农民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其他阶层的业余作者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
2、江上渔者插画-节约粮食海报简笔画?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渔翁?《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
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此诗约作于北宋景v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