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大师的成就,都不是天生的。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曾巩就在墨池记里强调了这一要点,江西临川城东有一个大水池,相传是王羲之洗笔砚的地方,曾巩说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记录的,传说张芝也有一个墨池,临池洗砚,池水尽黑。这个传说的出处是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史书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至于王羲之的墨池,恐怕只是传说罢了。

最近有人问这个王羲之的一些故事,其实这个王羲之的故事也真的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比较知名的其中有一件是王羲之练字墨池的故事,那么有人问了,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讲的呢?又有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王羲之从小练字,7岁的时候,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继续练了四五年,总感到进步不大。有一天,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正当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我枕中秘书?”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想给他打圆场,从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吗?
”王羲之不高兴地说:“如果等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我这几年的时光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还是让我现在就学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亲听他说得有理,就把书给了他,于是,王羲之按照书中所讲方法天天苦练起来,不久,他的书法有了显著进步。但是,王羲之并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书迹,爱不释手,自叹不如。